在江西省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"星火燎原"展厅内,来自湖南的党员干部们正通过VR设备"穿越"到1927年的朱毛会师现场。这种融合科技与历史的沉浸式体验,已成为新时代革命博物馆开展党政教育的新常态。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载体,遍布全国的2000余处革命博物馆正通过创新展陈方式、深挖精神内涵,构建起党政教育的立体化教育矩阵。
据国家文物局最新数据显示,全国备案革命博物馆、纪念馆已达1600余家,2023年接待党员干部专题学习超过5800万人次。从延安革命纪念馆的"窑洞对"场景复原,到西柏坡纪念馆的"赶考之路"互动答题,各地场馆突破传统图文展陈模式,运用全息投影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,将革命旧址转化为可感可知的"历史现场"。
"我们着力打造'行走的思政课',让红色文物成为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。"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张树军指出。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推出的"重走一大路"实景教学,通过角色扮演、任务闯关等形式,让学员在中共一大会址的复刻场景中体验建党初心;遵义会议纪念馆开发的"转折之路"沙盘推演课程,则引导学员在战略决策模拟中深化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。
场馆建设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形成特色模式。中央组织部将全国85处重点革命博物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基地,建立"现场教学+专题研讨+党性分析"三位一体培养体系。山东沂蒙革命纪念馆创新"红嫂精神"体验教学,参训干部需完成支前劳动、伤员救护等实践任务,近三年已培训处级以上干部1.2万人次。
值此建党103周年之际,各大革命博物馆推出"新时代赶考路"主题联展,通过5G直播技术实现跨地域"云共建"。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表示:"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传播方式,使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、传下去,为党员干部提供了常学常新的精神滋养。"
随着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"十四五"专项规划》的深入实施,革命博物馆正从历史陈列馆转型升级为党政教育的创新平台。在数字化改革推动下,这些镌刻着初心使命的红色殿堂,持续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注入澎湃动能。